top of page

黃斑部病變是導致國人視力退化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

黃斑部病變-視力退化.jpg

黃斑部病變是導致國人視力退化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根據調查統計,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,約有10%的人患有黃斑部病變。而造成黃斑部病變的主要原因是老化,除了年齡因素外,吸煙、高血壓、肥胖、長時間曝露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等,都是可能加速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素。

認識黃斑部.jpg

黃斑部病變早期不明顯容易被忽略

黃斑部-忽略.jpg

黃斑部病變在初期時,症狀並不明顯,患者可能只會覺得看書或讀報不清楚,以為是普通的老花眼而忽視了。當病情進展到中期階段時,患者會感覺到視線變得模糊,這時容易被誤認為是白內障 所導致。通常會等到患者視野出現一塊黑灰色的區域或是視物扭曲變形,才會意識到自己得了黃斑部病變,但此時病情已經較嚴重了。

​黃斑部雖然面積小,只佔視網膜的2-4%,卻擁有高密度的視錐細胞,而視錐細胞負責我們的中央視覺、彩色視覺和細節辨識等最敏銳的視力功能。因此,黃斑部一旦受損或出現病變,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最清晰、最敏銳的那50%視覺,導致視力快速下降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通常只需幾年的時間,視力就可能下降至0.1以下,幾乎等同於失明的狀態。

黃斑部病變的2大類型

黃斑部-類型.jpg

黃斑部是位於視網膜中央的一小塊區域,約有直徑5毫米的大小,是我們能清晰看到物體的關鍵位置。一旦黃斑部受損病變,就會嚴重影響中央視力,是50歲以上老年人常見的視力問題,主要是由於年紀漸長而引起。它又可分為兩種類型,乾性黃斑部病變和濕性黃斑部病變 2大類型。​

1、乾性黃斑部病變

超過80%的比例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都屬於乾性黃斑部病變,成因為黃斑部堆積了一些名為隱節(Drusen)的物質引起黃斑部萎縮。雖然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,但 病情進展相對緩慢。不過,部分乾性黃斑部病變可能會惡化演變成濕性黃斑部病變。​

2、溼性黃斑部病變

是黃斑部積水或出血所導致的黃斑部病變,當眼部出現異常的新生血管 或視網膜靜脈阻塞造成的水腫累積在視網膜的中心黃斑部位,就會引發黃斑部水腫,進而影響視力。此外,糖尿病的患者 因長期血糖過高,損害視網膜上微小的血管,導致血管滲漏液體,也會形成黃斑部水腫,出現濕性黃斑部病變。

​因溼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情往往惡化很快,必須積極治療以避免視力嚴重受損,特別是 有些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,在20多歲就出現黃斑部水腫的症狀,甚至有些在3、4歲的時候就罹患此病症,而且比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惡化得更快。因此,要特別注意控制血糖!

黃斑部病變的治療與預防

黃斑部-治療.jpg

濕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,包括眼內注射藥物 (新生血管抑制劑 anti-VEGF)、雷射治療、類固醇注射;另有基因療法、以及幹細胞植入正在蓬勃發展中。

​然而,乾性黃斑部病變目前尚無法治癒的方法,只能盡量補充葉黃素,維持剩餘健康視網膜細胞的運作,並避免有害物質的暴露以延緩病情惡化。因此,為了預防黃斑部病變,建議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戒菸、適量運動、均衡飲食、攝取葉黃素,並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或過度使用3C產品,避免眼睛長期受到紫外線及藍光的傷害,以減少對眼睛的負擔。

​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嚴重的眼科疾病,它可能導致視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因此,在早期發現有病變徵兆時,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、治療是保護視力、預防黃斑部病變進一步惡化的關鍵。此外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定期進行眼部和全身健康檢查,仍是預防和控制黃斑部病變的最佳方式!

© 2024 by Dr.Hsu Hao En

bottom of page